去丫口村不是一时鼓起,查了一番凤庆野生古树茶的材料,觉得这当地应该有“新大陆”,而发现这个美丽的石头寨,却是意料之外。从凤鲁公路永新村岔道到丫口村,总长也就32公里,除了抵达联合村的路上一年做了硬化,余下的7公里仍是土路。土路没关系,关键是这段土路的每一米都悬挂在险峰之上。第一次去是两个月前,坐在副驾驶方位,似乎在山崖上蹦极,还好有从澜沧江上升起的浓雾,或多或少粉饰了部分险恶。而这次是自己开车,每一脚油门都像踩在心尖上。路窄得只允一车通行,为防止错不开车,老远就得摁喇叭。丫口村只要18户人家49人。丫口村的房子均为石头建盖,从石砌的墙到房顶的石板,冬暖夏凉,住着舒畅。石头是丫口村的全部,每家都增加了许多石制器物,比方石水缸、石猪槽,石磨、石杵臼等,喜爱喝茶的人家,都有石板烤茶的习气。2016年修通公路之前,丫口村出行反常困难,人们只能靠人背马驮赶集、收种或上山。两百多年前,丫口能留下这批慌乱流落至此的蔡氏,除了这儿易守难攻的地势,还应该是成片的野生古茶吧。从野生到培养,直到现在,茶叶仍然是丫口村的首要经济收入,除了有217亩古茶,还有500多亩的野生茶。由于交通限制,这儿优质的茶叶出售困难,只能由各家各户手艺炒制,茶质量也不高。直到2016年,凤庆县蒲门茶业公司对丫口村古树茶资源的开发做了很多基础性作业。凤庆共有古茶资源56000亩,丫口村所占份额不大,但丫口村的古树茶种质资源丰富,现已发现的6个茶树种类中,有勐库大叶种、小枞茶、大枞茶、大叶子茶等种类。从树型上看,有乔木型、小乔木型、灌木型;从树龄分,有千年野生古树茶、野生大树茶、原生态古树茶、生态古树茶、老树茶等。茶,几乎贯穿了丫口村人的宗族命运,一片叶子,承载着柴米油盐开支。现在每家每户的火塘边准有几只土茶罐蹲着,即便是平常,这儿的人们绝不会把喝茶简略到用一个玻璃罐头瓶冲泡。在乡民蔡正伟家,咱们见证了一场十分有典礼感的茶道,没有故意扮演的成分,也绝非有人组织,白叟给我上了一堂茶文化课,让我懂了朴素才是茶道该有的姿态。端起从土茶罐里倒出的茶汤,我知道就在这一点点汤水里,有丫口充足的降雨量与没有被污染的情面。2018年,凤庆县首届名优茶评选中,丫口村出品的“联合古树”等三款茶一举拿下一二三等奖。2019年,蒲门新推出的丫口村古茶树产品“超凡之境”,就显示了垭口村那天然、质朴的风景,也显示了蒲门茶业让产品回归天然,让口感回归本真的产品理念。走在丫口村阡陌小路上,似乎走进了前史幽静的峡谷,苔迹斑斑的石墙攀援着密匝匝的藤蔓,穿村而过的茶马古道仍旧能够看见烙进石头的马蹄。颤巍巍的白叟端着茶杯站在村旁,见到有人路过,总要推让一番,等你曩昔之后,他这才直起身子。培养型的古树茶多长在村旁的地埂上,我知道这是给庄稼让路的终究姿态,究竟那些年,丫口村的人饱受过饥饿。改革开放之前,丫口是澜沧江以北有名的穷当地,虽然有古树茶但价格很低,并且由于交通常常积压卖不出去。一说到丫口村,人们的形象里便是山高路远,便是食不果腹。这些年,丫口村因茶而富,18户人家都有古茶。当我沿着茶马古道往山梁走,路仍是本来镶有石头的古道,除了少量当地被洪水冲垮,整条茶马古道称得上原版。野生的古茶树生长在与古墨接壤的山梁,几人才干合围的野生古茶树举目皆是。其实,让我喜爱上丫口村的不单单是古茶,还有她的美。澜沧江横卧在山脚,冬日江雾茫茫,夏天蔚为大观。白岩山上有一年四季怒放的鲜花,特别是春天的杜鹃花,开起来几乎就像焚烧。晨昏时分各种鸟你方唱罢我登台,为人们献歌。我喜爱古树茶的香,也喜爱山泉水的甜;我喜爱这儿的原始林海,也喜爱鸡鸣狗吠的韶光。更让我喜爱的,是这儿憨厚的人们与浓浓的乡愁。在丫口村的几天时间里,常会遇上一些外地茶人,他们有的来自上海,有的来自深圳,一住便是数月,我想除了冲着古树茶,恐怕便是热情好客的人们,让他们在这儿恋恋不舍吧。这些年,丫口村发生了较大改变,18户人家都在离老村寨不远的当地建起了新居。新居都是现代修建,再不必堆垒那些石头了。但是,许多人仍是愿意日子在旧石头房里,特别是上了年岁的白叟。他们习气了石头窝里稼穑,青石板上营生。这么多年与石头奋斗,石头给了他们才智,赋予了他们刚强的性情,一起留住了他们的爱情。说是要脱离石头去新的地盘日子,还真有点恋恋不舍。因而,当你进入陈旧的石头房,必定还有不熄的火塘,还有烹煎着古树茶的土罐,以及十分谦和的白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