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炒菜分几步?记者体验

来源:bob手机版官网登录    发布时间:2025-05-16 01:43:27

  传统中餐的优点是炒菜,而炒菜的核心要素就是厨师。随着AI智能设备的发展,能够“替代”厨师的智能烹饪机器人将炒菜这一中餐精髓实现了标准化。昨日上午,记者来到位于天开园附近的天开AI智慧厨房,亲身体验了一次炒菜机器人如何将“锅气”还原,以及标准化出餐的全过程。

  上午11时,在天开AI智慧厨房餐厅的后厨,厨师兼操作员张师傅已经把中午餐厅需要出品的几道菜制作完毕,干锅土豆片、咖喱鸡、麻婆豆腐、清炒时蔬、麻辣豆芽菜牛肉,“这几道菜,我如果用炒锅炒的线个半小时,用机器的线个小时就能完成,而且还不用忍受高温的烘烤。”张师傅的话语中透露着轻松,身上基本没汗,后厨内也没有油烟,与传统印象中的餐馆厨房相比干净了很多。

  “炒菜机器人出现后,厨师会不会以后就失业了?”面对这样的问题,孙师傅解释说,他觉得机器只是代替了厨师繁重的体力劳动部分,而中国各个地区的菜品味道都不一样,厨师掌握的核心还是调料的用量。“比如说这个菜,我减一点盐,或者加一点糖,那做出来的味道就完全不一样,所以每一道菜,我们都会根据当地人群的口味做调整。”另外他在掌握了炒菜机器人的使用方法后,还可以去做一些培训工作,收入基本上会比单干厨师高20%左右。

  “您能体验一次大厨的感觉,很简单。”在孙师傅的指导下,记者体验了一次炒菜机器人的过程。

  “我想炒个鱼香肉丝。”在屏幕上,记者点击了一个鱼香肉丝1斤的菜谱。“150g猪肉放进1格里,20g野山椒、15g蒜末、15g泡姜末、30g泡二荆条丝放进2格里,300g清水笋丝、5g味精、25g糖、50g黑木耳丝放进3格里,最后50g小葱段放进4格里。”按照菜谱准备完后,炒菜就像做实验一样。

  随后孙师傅将智能分装系统倒扣在机器上,记者只点击了一个“开始”键,炒菜真正开始了。首先调料盒上食用油就被吸进锅内,一股热油味顿时弥漫开来,然后1格、2格、3格、4格的食材先后被倒进了锅内,肉香味、辣椒味也随之飘了出来。屏幕上的制作时长显示是3分13秒,时间到了,一盘鱼香肉丝制作完成,色香味俱全,记者用筷子夹起尝了一下,与正常炒锅炒出来的基本没有差别。

  记者在餐厅采访了多名用餐者,对自身吃的菜是机器人炒出来的,大多数人都表示很意外。“感觉跟其他餐馆的餐没什么区别,但你要告诉我是机器人做的,我感觉好像又尝出了点什么不同。”一位年轻男士惊讶地表示。

  “如果是饭馆点餐,那么机器人炒菜我只会尝个新鲜,应该不会来第二次。”正在吃饭的小岳,指着“干锅土豆片”说,“我是四川人,比较能吃辣,如果我自己点小炒,肯定会比这个辣上几倍,但现在这个辣度,我只能说凑合,可如果单独为我调整辣度,别人又吃不了了,所以这种形式炒菜,也就是吃个快餐或者体验新鲜感。”

  一位带着小孩的女士倒是很喜欢这种做菜的方式。“这样做出菜比较健康,油盐比例都是严格经过计算并控制的,对小孩和我们这样的上班族来说,既方便又健康。”

  “我感觉有点咸。”顾客小贾说,他口味比较清淡,但是快餐都比较咸。“这种快餐偶尔买一两次还不错,但如果天天吃就不行了,我口味淡,基本点外卖都标注少盐,所以如果我去的餐馆是机器人来炒菜,那可能真不是我的菜。”

  记者看到,这台炒菜机器人的外形与“空气炸锅”类似,体积上要大了许多。前面板一个是可视化操作的液晶屏幕,下方有一个把手,拉出来就是“炒锅”。机器内有一个可以旋转的“铲子”,机器的上方后部则是各种调味料的瓶子,放有味水、醋、啤酒、油、生抽、老抽、花椒油等调味料。

  传统中餐炒菜,最灵魂的元素就是“锅气”,这也是很多食客挑剔所在。“这台机器,已经更新到了第5代产品,通过专利开合盖设计与钢结构传热体系,可以让温度瞬间达到250℃以上,可媲美专业灶台的水平。”天开AI智慧厨房老板孙经理表示,这样就能解决“锅气”的保留难题,在保证烹饪过程可视化的同时,有效锁住食物香气。另外在炒菜时,锅里的结构通过左右平移模拟传统抛锅动作,既避免食材破损,又能保证受热均匀。

  此外,传统厨师在炒菜时,喜欢大量用油。然而,使用这个机器炒菜,不需要提前给肉和菜过一遍油,所以省了一些时间,同时机器的用油量也相对较少,符合当下健康饮食的理念。

  在中餐的传统菜谱中,“少许”“适量”这样的模糊表述,也让一些非专业人士望而却步。“我们这个机器的云平台上收录了200多道经典菜品,每样菜品的食谱中,所有的食材和调料都精确到克重标准,内置的4格智能分装系统可同时处理主辅食材,配合专利调料盒实现精准投料,成功将鱼香肉丝、宫保鸡丁等复杂菜式制作时间缩短至3到4分钟。此外,通过物联网技术构建的全球菜单共享平台,还可实现跨国界菜谱数据互通。

  对于使用炒菜机器人做饭,张师傅表示:“我总觉得它像是个玩具,缺少了厨师抡勺玩火的过程。”

  用餐者刘先生表示,厨师绝对是中餐的灵魂所在,传统中餐讲究厨师的个人风格与经验积累,而机器人烹饪出来都是标准化食材,可能会使餐厅失去独特风味,降低顾客黏性。

  另外,炒菜机器人的烹饪程序固定,火候、调料添加等均按预设执行,无法像人类厨师一样根据食材状态或顾客反馈灵活调整,导致菜品千篇一律,难以满足个性化需求。

关于我们

    项目案例

    新闻中心

    公司实力

      13018005344

      全天24小时等待您的咨询